close

 

真實的人生006.jpg

 前    言 

這篇探討每個人都喜歡去界定的「興趣」和「工作」。

而這篇的出發點,是來自前陣子有BLOG在介紹 村上龍 的新書《興趣無用論》,

雖然還未看過內容,但書名如此聳動  到想瞧瞧他到底寫些什麼,

在讀了《興趣無用論》、《希望之國》後,

《興趣無用論》這本書中自然並非全探討"興趣"、"工作"議題,

大多是以一些社會上、傳統上的常識,村上隆用村上隆的偏見去敘述,

例如:擁有興趣是沒有用的,真正的充實感只存在於「工作」

熱情這個陷阱、「交涉術」這個少根筋的字眼 等等標題

 如果喜歡不一樣的角度來看事情的讀者, 會有興趣來讀讀這本書。 

 

當然在這  並非要介紹村上隆的新書,

一方面是我不喜歡在重複打作者刊登過的敘述,

另一方面是   我認為有時間打作者的報告文摘, 

那為什麼不把時間用來打自己的文章呢?

 

那種抄抄寫寫半塞進去自己想法的東西, 

想到就讓人覺得無趣極了。

 

 

而這個部落格並非為了賺取廣告瀏覽費、以求迎合大眾市場所刊登的圖文,

所以有把我的BLOG當做連結的人   可能要先說聲抱歉,

即使部落格升級成"VIP 大人物方案",我想也不見得要為這種限制改變方向,

 

  我一直深信一個繪本作家, 是能夠表達自我想法的人, 

如果經常在刊登的部落格文章, 

只是書籍打形象、為周邊商品促銷、營造自我形象,  

 那其實也只是變相的客服官方網站罷了。

 

如果說部落格是創作者的發表平台,那裡面的圖、文,

不也是創作者的見解和思維嗎?

但你隨意點選到的圖文創作,裡面大多都是充斥著重娛樂的連續漫畫,

即使是單幅插畫,也是創作者練習後 拿來發表文章充數,

而很多人願意花較多時間到各個部落格留一句話,

也不願意發多些時間 培養作品的深度和思維。

 

或許,有些創作者發覺了這樣的迷思,但為什麼依然讓這樣的現象持續下去呢?

是礙於每日的瀏覽數嗎?還是被每日瑣碎的雜事 給搞昏頭呢?

還是根本沒有行動的信心呢?

 

「創作中傾聽內心的聲音,打破了的框架,在過程中挫敗,

那也未必敗下陣來。」行動了不一定會有結果,但不去做也只有原地踏步。

 

 

 

有些部落格  喜歡定期打心得報告來增加瀏覽人數,

那種小學回家作業,讀課外書外加一篇心得感想,

光看完一本書讓你去思考,都夠花時間了,

還要用報告來當作是否有讀書的依據,真是可笑,。

不如用些小組討論、互相問答的方式還能夠有效果。

 

到了現在社會上舉辦的讀書會,也充斥著這種想法,

發表的人說著讀完的心得,提出裡面的大綱,而且人人一份講義,

試問,回家會看的有幾個?  

 

事實是,忙別的事都來不及了,哪來的時間在看一次讀書心得呢?

「反正多拿一份又不會少一塊,以後用的著」的想法,

也只是自己拿了心安,自己安慰自己的方式。

 

看本書還要寫報告,也太辛苦了,

為什麼還要這樣折磨自己呢?

還是說 即使自己不願意,也不敢反抗所謂的權威?

 

二零一零‧七‧一     30度的台灣

 

 

 

 

 

 

 

 

充 實 的 人 生 ?

 

一位整日打線上遊戲的孩子,沉迷於虛擬世界的人,

總是被父母怒罵著「不孝子」、「沒用的人」,

 如果說他在  往後五年為台灣贏得世界獎盃,媒體爭相採訪,

就像是"盧彥勳打進溫布敦前八強"、"王建民上大聯盟為國爭光", 

 那你會說這孩子不得了, 從小早就看他會有這番成就, 

 

如果說他在 往後五年更加墮落, 甚至三餐二十四小時投入在裡頭, 

花錢花到快脫褲子去賣,還被週遭的人罵傻子,

你可能也會說這孩子會有這種下場,從小早就看透透了。 

 

「真賤!這種牆頭草說法 實在無恥!」

是無恥?還是識時務者為俊傑呢?還是人性使然?

 是媒體的假象報導?還是政客的不良示範?

自然答案人人不同。

 

而我們剛剛提到的「結果論」,是以這位孩子的成就來論定,

說是台灣人喜歡光宗耀祖,不如說是亞洲人喜歡用這種有分數、成績的依據,

如果上面的例子換做是

「研究幽靈與人體的關係」、「人腦的夢境研究」、「專門技術科技」等等,

代入進去剛剛舉的例子

整日研究幽靈與人體的關係的孩子,沉迷於科幻世界的人,

總是被父母怒罵著「不孝子」、「沒用的人」,

 如果說他在  往後五年為台灣贏得世界獎盃,媒體爭相採訪,

就像是"盧彥勳打進溫布敦前八強"、"王建民上大聯盟為國爭光", 

 那你會說這孩子不得了, 從小早就看他會有這番成就, 

 

如果說他在 往後五年更加墮落, 甚至三餐二十四小時投入在裡頭, 

花錢花到快脫褲子去賣,還被週遭的人罵傻子,

你可能也會說這孩子會有這種下場,從小早就看透透了。 

 

那麼你會覺得研究科學 是應該,而研究線上遊戲是墮落?

亦或者是認為"遊戲"就是娛樂,是浪費時間呢?

 

大多數人的界定方式,和界定的「興趣」和「工作」很相似,

總是喜歡先以"結果論"、"是否能有成就"、"能否賺到錢"為考量,

如果他只是一般娛樂兼消遣時間,那麼可以歸類在"興趣"中,

而以後能成為技藝、才能的專業,則可以歸類在"工作"中,

 

但諷刺的是現在的人較願意花較多金錢、時間、精力在興趣上,

而分配到教育、學習新技術的比例,卻沒有玩樂來的多、

甚至可以說接近"毫不關心的程度"。

 

 

 

「對孩子來說學才藝是好玩、是增加自己未來的選擇性,

 對成年人來說學才藝,卻是吃飽太閒、是有目的、有用途。」

 其中的差異性在於「是否有自主選擇」,

像是孩子極少有機會能選擇自己要學的才藝、上的補習班,

大多數是由父母半推半就、強迫加威脅,

而在這我不認為父母送孩子學才藝是錯誤的,反而能增廣見聞,

但學的廣不一定能樣樣專精,這是父母應該提前了解,

 從旁協助、引導小孩的潛能,才能有所發揮。

 

而對成年人來說學習才藝,並不像小孩那般輕鬆,

又要考量時間是否配合、補習費計算方式、

是否有折扣、師資如何、教室有沒有派頭等等問題,

即使報名學習,卻很喜歡遲到上課、提早下課、

上課不愛關手機鈴聲,更甚者上一半的課程突然不去了。

 

 

談  "孩子的充實人生",不如就從"補習班充實"談起,

 

在台北一條街上看到二、三家補習班競爭   一點也不誇張,

甚至還有升學、學軟體、英考等多種選擇,

而不管是小孩到年長者所開設的補習班,都有個共通點,

對補習班老師而言,教導學員得獎、拿好成績是他們的成就感,

但實際上,拿到課程費、點到為止才是他們歡天喜地的。

 

試問,你到補習班樣樣都會  還需要補習嗎?

如果一個月就可以學成的技術,那還有賺頭嗎?

自然是分成一年,在細分成小課程 逐一收費,並且還可以額外兜售器材,

你會問就沒有  "有良心的補習班" 出來嗎?

 

事實上是你極少看到那些窮困潦倒的補習班,

一心把你孩子培養成人中之龍、鳥中之鳳凰,

還能整天和你打哈哈、共同進退,

即使是住佛院的師父,都還需要香油錢來蓋寺院,

需要資助來辦活動,更何況是補習班呢?

 

 

「小孩上才藝補習班,

對父母而言是培養興趣,

對孩子而言是上課交作業。」

 

一個整天排滿課程的孩子,注定樣樣半途而廢!

你興趣在繪畫,一天畫了2小時,才剛學會如何使用縫合法,

便急忙趕著去學2小時吉他,下課後又趕著英文、數學的學科補習,

如果你說:「這是增廣見聞」,

但如果孩子找到興趣去發展,

而排滿課程的規劃,也只是在抹殺他的興趣。

 

一個24小時除了睡覺外,都是東奔西跑上課的小孩來說,

有什麼能夠專精於一樣技藝上的呢?

是時間讓他有充分學習到嗎?

還是他異於常人的學習腦袋?

亦或是被強逼出來的短暫成效呢?

 

充實營造出來的生活,是否對未來真有幫助?

如果只是偏頗的看見表象,

終究會變成隨波逐流的流浪人。

 

 

 - 完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信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