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形的枷鎖004.jpg 

"無形的枷鎖"的題目讓人玩味、插圖也容易讓人連想負面,

但實際在談什麼還是得看完才知。

(我總是先定標題、在邊打邊想) 

 

枷鎖就字面上的意思,教育部國語辭典解釋為,

『枷和鎖。為古代套在犯人脖子上,以及拴在犯人腳踝上的兩種刑具。』

 

人類千奇百怪,尤其在於人性上   如果有人想控制、掠奪時,

枷鎖自然就不只是刑具這麼簡單,

從送禮上,有時男女朋友互送禮物的小心機,

會選擇"手鐲"、"項鍊"等等的物品,

來隱含自己的佔有慾和象徵著能控制對方的意圖的物品,

而我們總喜歡稱為"甜蜜的負擔"、"不懷好意的行為"來稱呼,

有時對方用自己的心意來換算成有價的物品,但另一方卻心有所屬,

即使是花費極大苦心,結果依然是"自己在那麼爽而已"。

 

但有些人可能連"爽"、"高興"這些滿足自己的享受都沒有,

就例如說:一位天天吃泡麵的、千辛萬苦  存下十萬元去買昂貴的飾品,

在摺上一千隻愛情紙鶴,去送給他愛戀的人,

但想想   如果答不成目的,東西送出去拿不回來 "事小",

還為此大哭三天  那才真的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哪!

 

 

 

一位友人曾對我說:「愛情在追求過程 送禮本來就是一種心意,

對方就算不領情,而你也盡力、努力了,下一個總會更好的。」

 

對我來說,這樣的枷鎖就是一種"目的",

如果不是,難道你會有錢到天天送一位美女禮物、有閒到接送上下班嗎?

 

但這樣的枷鎖對被束縛的人來說,並沒有什麼負擔,反而能說"可有可無",

你說難道就不會有欠人的感覺嗎?或是送這份禮物就多一個下次見面的機會,

但我能說 只有"好人"才會有這般思維,

與其說"好人" 不如也能說是較單純 不刻意去懷疑他人的人,

而這樣的"好人" 就像是雨傘在便利商店門口被偷 依然安慰自己"沒關係",

就像是飲料被人放蟲,只敢心裡詛咒對方下十八層地獄,

 沒錯,你看到的 就是這樣的人。

 

讓我們假設"自己收到這樣愛慕著的禮物",究竟都是怎麼處理的呢?

1.可轉送他人、上網拍賣掉、放在倉庫生灰塵

2.消耗性的東西 可以不必擔心的瘋狂使用

3.如果是書籍、工具實用性的東西,還可以留下來用

4.擺地攤賣出、拿去跟朋友交換禮物、直接丟垃圾筒

5.拿來和其他物品做結合 像是變成小花盆、鉛筆筒等等

 

我想發揮點創意,大家都能簡單的處理"這種負擔"吧。

 

 

 

 

那我們在來看看枷鎖的變化性,

如果變成小狗身上的鐵鍊項圈,是不是 便能硬要他跟你往東西南北走呢?

如果變成釣竿的細長魚線,等你上鉤了、

網一撈,是不是 自然就成甕中抓鱉?

這些有形的枷鎖,雖然是表象、能觸摸到的物品,

但我認為功用和效果遠遠不及無形的影響力。

  

說是影響力,也能說是對人的自我影響,

人一生中經常想要擺脫枷鎖的束縛,

像是去追求所謂的自由、無拘無束。

不管是財務的自由、健康的自由、心靈的自由,

都想要達到一種完美人生,

但偏偏諷刺的是,追求的種種之多,

而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的個人自由,

像是家庭關係、親子互動  偏偏就是最離不開枷鎖的牽絆。

 

 

有時我在想"出生不是自己能決定,但未來是能夠自己掌握"這句俗話,

這句幾乎可以說大家聽到前面一半,就可以猜想到後面一半了,

以這句話的觀點在於,出生本來就是不可掌握的變化,

自然是因為孩子出身時不能選擇,

因為你總不能在媽媽肚子和他談判,

說什麼"我要當總統的女兒"、"我要當某某影星的兒子",

而當孩子生下了,父母努力培養長大 並且負責的供讀書、養三餐,

孩子終於翅膀長硬了,想飛了,想要好好掌握自己的未來,

應該也能說快點擺脫父母整天的糾纏,好讓自己獨立闖出一片天。

 

而我認為上述的俗話也只能說是一種藉口,

一種述說自己出生不好,所以只好靠

"妄想未來的改變"來掩飾自己的不安,

但當你不斷對自己說著這句話時,

也只不過是對鏡子不斷擠眉弄眼 

還一直說:我好漂亮阿!我美的讓人忌妒的話,

(實際上你先化妝在去照鏡子 說這句話還會好點)

 

像是家庭的這種枷鎖,不如用一句話來形容會恰當些,

"人的出生好壞在於父母,而他的造化全憑他的變化",

為何如此偏剖的說一切都是"父母的問題"呢?

與其說是問題,不如先來看看  "學校教育" 與 "親子關係",

過去與現在的學校生態中,

"教師"、"家長"、"孩子"

一直是種微妙的關係存在著。

 

過去的農耕時代,對於教師的考取不容易 薪水和生活水平也較高,

所以自然對老師存有尊敬,

家長和孩子即使討厭老師  有時依然必須服從,

甚至有時敢怒不敢言,

但到了現在,大學生滿街都是 老師更是擠破頭想要討生活,

又因為台灣面臨嚴重少子化,

造成現在年年學校的班級學生 是年年越來越少,

而女生和男生的比例,更是女生多出很多,

而兩性的人口的變化(如果經常搭乘捷運的人可以發現,

你所看到的女生和男生 比例是如此懸殊)。

 

現在的家長,更可以經常看到"直接對老師破口大罵"、

"動手動腳"、"揚言要告到教育部"的舉動,

與其說是時代改變,不如說是現代"自我意識"提高,

什麼都要講民權、品格教育、不能體罰,

相對的孩子有時成績不好,父母更會衝到學校找老師理論,

(究竟是孩子的問題?還是老師打錯分數?),

父母如此不尊重老師,你會看到孩子對老師存有尊敬的行為和想法嗎?

 

 

現在的孩子如果只是偶爾講講黃色笑話、每天打打鬧鬧、

上課一條蟲 下課一條龍,那還不打緊,

但如果孩子故意惡整、用言語譏諷老師,

並口口聲聲拿"不能體罰" "學生自由" 來維護自己,

像是日本現在說的"怪獸家長",

在台灣也能說是有增長的趨勢,

如果你隔天翻開報紙,看到某某教師被家長會集體討伐,

""只因為該老師午餐便當自己先開動"",

而我相信這樣的事 只是早晚而已。

 

 

 

有些偏離主題了,拉回來繼續談談"親子間的枷鎖",

而這樣的枷鎖的例子很多,不如舉個大家從小都會經歷的"補習",

我小時候也補過小學教師的數學家教、英文家教、

連鎖喬登美語的英文班、兒童美術畫室,

我是一個極度非常厭惡補習的孩子,但還是補了四個補習,

其中畫室、英文補習班都是我翹掉的,

而家教都會有餅乾可以吃 所以比較能接受....,

即使我是根本不需要補習的,家境也不是說富裕,

但就是有種教育補習風潮,大概是"為了要贏在起跑點"這句話吧。

 

但現在的父母送孩子去補習,還多了好多優點,

像是"省掉了小麻煩 可以安心做自己的事"、

"丟到托兒所就好啦"、"可以更努力賺錢養家",

與其說是"贏在起跑點",不如說是"讓自己更輕鬆些"。

 

 

 

有時候我懷疑究竟孩子  真正能做主選擇的有哪些,

我的意思是"並非是父母認為可以給孩子作主的自由",

很多的父母連給孩子看的繪本都要經過他們的篩選,

「這本價錢太貴、這本不適合你讀、這本不划算」總是能聽到這樣的聲音,

或是說升學,就是要名門貴校、就是要國立明星學校、甚至是前三志願,

我認為父母應該要教導孩子自動自發的能力,給予自己負責的態度,

因為你永遠沒辦法擦到他每一次的髒屁股,

而不是不斷為他鋪路、為他把三餐送到嘴邊,

你極少會聽到父母在談自己孩子時說:「他是自己主動想要_______」,

而你聽到的版本 大多都是:「我給他去補習、我讓他去玩、我給他____」,

 

或許看這篇文章的有為人父母、有青年、有孩子,

而我是一位未結婚、以不是能自稱孩子的年齡的角度來述說,

 

 

 

 

而最後也希望對全天下的父母說:

「沒有磨練過的孩子,永遠只會是你心目中的玻璃娃娃罷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信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