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記憶 文 林又旻/圖 信子
雲端記憶
睡夢之神悄悄降臨
帶走清醒的意識
沈入夢鄉
遠端的傳輸線
接上大腦的傳輸端
鍵入帳號密碼
今天的記憶資料上傳
宇宙資料庫
那個名為”我”的資料夾
每天夜裡
同樣的手續都要重複一遍
偶爾
大腦會偷偷地去瀏覽一下
別人的資料夾
窺視
讓重複的手續變得精彩
滿足大腦的好奇心
直到肉體結束任務的時候
大腦知道該換個主機了
通知遙遠的那方
加大頻寬吧!
瞬間
過去的記憶湧現
一窺生命的堂奧
當主機停擺
資料也建檔完畢
等待下一個主機
下一個任務
下一個冒險
信子的話
過去的文明,藉著紙張、物品來傳達記憶,
傳達著人們的口語、圖畫、思想、文字,
但卻只單單來自於記憶片段和模糊的想像,
在文明進入雲端網路,知識、記憶就像洪水爆發,
一個關鍵字,能搜索出上千上萬個資訊記憶,
一個連結網址,能讓人進入自己創造的記憶空間,
選擇上傳檔案、下載資料,點擊選項、輸入文字圖畫,
這一切科技時代的變化,縮短時間、更快達到目的,
這一切造就人類新的記憶連結,一個科技連結。
我希望用人和雲端科技的角度來說明記憶的生命,
文章內是以人為電腦的擬人化角度來闡述,
每天習以為常的開機關機、瀏覽資料,
每天點擊上網搜尋部落格、觀看留言,
一陣子電腦程式需要更新、一陣子電腦配備要更換,
這一些不也是和人相同嗎?
人每天的起床"開機"、休息"關機",
關心他人生活,彼此互動了解,
一陣子身體的疲累需要適度休息,
一陣子腦袋的頻寬要增加 更換新設備,
人類和電腦在生命終點時,存在的記憶檔案,
一個在硬碟資料夾裡,一個卻在高尚的靈魂裡,
等待著新的容器、新的主機軀殼,繼續完成使命。
留言列表